當我們欲出國自助旅遊時定會上網搜尋相關國家的旅遊景點、交通、住宿、民情等等問題,甚至可能會先入手一本當地的旅遊指南作為導引。
 
📌 而「產前的哺乳準備」與「找到支持哺乳的好幫手、系統」就好比自助旅遊之前需要行前搜尋資料並做準備一樣,甚至需要準備的更為周詳一些,畢竟就寶寶而言;這趟旅程是內子宮到子宮外的旅程,與他之前生活的環境型態是完全不相同的。

moms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奶寶寶需要額外添加配方奶、水份、維生素D、鐵劑?

 

配方奶

很多人誤以為在生產後的最初幾天是「沒有乳汁」的,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因為母親於懷孕20週左右身體即開始製造初乳大多母親於分娩後的乳汁量是足以因應「雙胞胎寶寶」所需要的奶量

會有「沒有乳汁」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剛出生的寶寶在最初的幾天常常好像要吃很久,而且看起來仍不滿足。

moms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kin to skin-1.jpg

這幾天輔導協助的哺乳諮詢個案中以“瓶餵轉親餵”的類型居多。所以今天提出其中一個哺乳家庭案例,期待與正在努力的哺乳家庭分享及討論。

話說寶寶會拒絕含乳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多種因素的結合。舉例來說,只要在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下,就算一個舌繫帶很緊的寶寶也有可能會含上乳房。

但是,若在哺乳初期就以奶瓶餵食寶寶,那情況就有可能從還不錯變成完全不行

案例:自然產,第一胎,寶寶出生體重3340,健康足月兒,在醫院3天期間(非母嬰親善醫療院所)依照哺乳時間約每4小時到哺乳室練習親餵3天下來媽媽乳頭破皮、乳房腫脹、無法『有效』移出奶水、寶寶進食狀態不佳,期間已使用奶瓶餵食補充配方奶,返家期間因著各種因素導致練習親餵次數驟減至將近0,亦因平時照護寶寶皆為一打一居多,較無法依照嬰兒需求(每日8-12次或以上)擠奶,所以當乳房腫脹有硬塊時才以手擠奶或吸乳器移出部分奶水並予以冷敷,導致後續因乳房刺激較少,乳房內奶水量驟減。

文章標籤

moms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段時間我的母乳支持團體內的媽媽們討論起哺乳期間月經來了是否會影響乳汁的分泌?

所以今天趁空閒時間整理了關於此議題的相關資料期待進一步支持母乳哺育的媽媽們理解月經來了對哺乳的影響有哪些?

 

案例:純母乳哺育11個月,上週產後第一次月經來了,發現母乳量減少,因為寶寶的需求明顯增加,另因為月經來了之前哺乳媽咪較為忙碌,大多時間寶寶與其他家人相處。

 

moms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泌乳新知-由華人泌乳顧問協會-常務監事王麗玲護理師與會員林憶淳共同整理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期刊一篇有關的研究
此篇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比較住院期間與出院後照顧的低體重新生兒中,早期開始進行KMC與晚期進行KMC對母乳哺育、成長、死亡和產生併發症等影響。
針對第二與第三層級區域之三級新生兒醫療單位進行為期15個月的隨機對照試驗。體重1至1.8公斤且血液動力學穩定的早產兒被隨機分配接受產後4天內開始的早期KMC,或晚期KMC(不須呼吸維持系統和靜脈注射液後)。持續追蹤到出院後1個月。計算為在住院期間到出院後一個月持續進行餵食與KMC,嬰兒純母乳哺育、直接親餵、成長、死亡和產生併發症的比例。

moms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俗中有著許多的禁忌,例如:孩子未滿4個月齡不可外出,坐月子母嬰不可吹到風,亦或是嬰兒沒有6月天…等(後二項期待有媽媽分享經驗),有時真的無法理解為什麼未滿4個月齡的寶貝不可以出門?? 殊不知我們的寶貝是從1億〜3 億5 000萬隻精子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嗎??既是菁英豈有限制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7vWCSmdH0 影片出處:【影片控】四分鐘看懷胎十月的過程, 太神奇!

以下是咪寶媽&咪寶的哺乳故事〜
咪寶六個多月了,意味著我成為一個親餵媽咪已經邁入第七個月,多不可思議!在產前我對親餵是充滿恐懼的...

由於個人成長過程的一些痛苦經歷,其實我是一個對身體親密接觸有排斥感的人,孕期乳頭的敏感讓我連自己洗澡碰到都會很不舒服!以往聽到親餵,大多是覺得「那太奇怪了吧,讓別人含著自己的乳頭吸,太不舒服了!」,儘管親餵媽咪們是那麼幸福地分享著親餵的幸福感覺...因此產前我就決定,我不想要親餵,把母乳擠出來就好,反正寶寶有喝到母乳就好。另一方面,對母乳認識的不足,讓我以為母奶只是比配方奶營養一些,差別不大,不需要太在意,而且自己不一定有奶,所以也先準備好了配方奶粉應急。

還記得生產那天,看到自己的寶寶覺得好不真實,因為產前各路好友的勸說我沒有選擇母嬰同室,生完不久寶寶被抱去嬰兒室,我也回病房休息。那時不覺得自己已經是一位母親了,只是覺得完成一個任務了好累。幾個小時後的半夜電話響起,嬰兒室打來請我去餵奶,先生推我走過長長的走廊過去,到嬰兒室哺乳區洗乾淨手,忍著下體傷口的疼痛坐下,也不知道哺乳枕怎麼用...這時護理師抱著寶寶走向我讓我抱著她,好小好小...眼睛瞇瞇的、皮膚紅紅粗粗的,但這是我生下的寶寶,好神奇啊...就在我驚奇之際,護理師快速教我使用哺乳枕和搖籃式哺乳;與其說是教我,不如說是幫我把寶寶擺好就離開了。寶寶的吸力很微弱,但是她的小嘴一動一動的在我懷裡,我一點也沒覺得不舒服,而是有一股暖暖的幸福感!從此住在醫院的三天,每四個小時被call去餵奶就是我最期待的事!因為我可以抱著寶寶好久好久,可以看看她可愛的小臉,可以供應她賴以為生的食物,我覺得好有成就感。因為寶寶多少都有在吸,而且嬰兒室沒有通知什麼異常,我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奶水應該很充足吧!殊不知出院領寶寶那天,嬰兒室告知寶寶黃疸指數13、體重下降10%,我馬上就掉下眼淚,旁邊的家人也三言兩語說是奶不夠,讓我更加自責...但是醫院並沒有給我哺乳相關的資源轉介或是建議,只是約了幾天後的回院追蹤。現在回想起來,生產醫院的哺乳衛教資源不足,其實對母嬰是有消極殺傷力的。

moms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週華人泌乳顧問協會泌乳新知由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陳宥伶理事整理。

  本期泌乳新知摘要2016年發表於Children期刊上「擠乳對於媽媽和寶寶的健康有何影響」此篇文章之內容。

  該篇文章表示越來越多寶寶喝到母乳的來源並不是直接由乳房上喝到的,而是手擠出或機器擠出的母乳,但是這種現象對媽媽與寶寶的康影響還不甚明瞭。然而擠乳的方式會影響擠出母乳的成份,尤其是蛋白質,鈉與脂肪的含量會有所不同,這對營養來源全部仰賴擠出母乳的寶寶們是有影響的。另外,因為被擠出,儲存,加熱的緣故,擠出母乳的免疫性質也與親餵母乳的免疫性質可能有所不同,雖然其差異尚未很明瞭。

  當親餵母乳時,乳汁移出乳房的機制主要是依靠吸吮刺激催產激素(oxytocin)分泌帶來噴乳反射與寶寶吸吮造成的壓力差。手擠乳的機制主要是依靠刺激噴乳反射與壓迫乳腺管。而機器擠乳主要是依靠機器與乳房間的壓力差。手擠乳與機器擠乳由生理角度來看是不同的,雖然目前在討論擠乳時,我們常常忘了比較兩者的差異。

  除了移出乳汁的機制不同,親餵與手擠乳或機器擠乳餵養寶寶,在寶寶進食量調節(或食慾控制)方面也是不同的的。通常親餵母乳的寶寶因爲藉由吸吮將乳汁移出乳房,所以可以自己調節要攝取多少乳汁,但瓶餵寶寶的進食量則由照顧者控制較多。近期有研究探討餵食方式(親餵或瓶餵)是否造成寶寶發生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差異。雖然在分析數據後尚無明顯結論,但已代表逐漸有研究者對於擠出乳汁餵食嬰兒的餵養方式是否對母嬰健康有所影響是有興趣的。

moms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哺乳是母親及嬰兒愛的連結,不光僅僅是滿足寶寶的胃,同時也滿足了寶寶心裡對安全感、依附感的需求以及對口腔滿足的需求,無論現在正在面臨脹奶或追奶的哺乳媽媽們,供需平衡對於母親及嬰兒才是最舒服且最能因應的生理狀態。

關於追奶請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8%91%A3%E5%AE%9C%E8%93%81%E6%B3%8C%E4%B9%B3%E9%A1%A7%E5%95%8F-%E5%93%BA%E4%B9%B3%E8%AB%AE%E8%A9%A2/%E4%B9%B3%E6%B1%81%E5%88%86%E6%B3%8C%E7%9A%84%E6%A9%9F%E8%BD%89%E4%B9%B3%E6%B1%81%E4%B8%8D%E8%B6%B3%E7%9A%84%E5%8E%9F%E5%9B%A0%E5%8F%8A%E5%9B%A0%E6%87%89%E6%96%B9%E5%BC%8F/1426215057397135/

關於石頭奶、脹奶請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8%91%A3%E5%AE%9C%E8%93%81%E6%B3%8C%E4%B9%B3%E9%A1%A7%E5%95%8F-%E5%93%BA%E4%B9%B3%E8%AB%AE%E8%A9%A2/%E4%B9%B3%E6%88%BF%E8%85%AB%E8%84%B9%E5%AA%BD%E5%AA%BD%E7%A8%B1%E4%B9%8B%E7%82%BA%E7%9F%B3%E9%A0%AD%E5%A5%B6%E5%8F%8A%E4%B9%B3%E8%85%BA%E7%82%8E%E7%9A%84%E9%A0%90%E9%98%B2%E5%8F%8A%E8%99%95%E7%90%86/1408921982459776/

以下是雞寶媽分享的雞寶媽&小雞寶的哺乳故事

moms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暢銷書『異數』作者Malcolm Gladwell提到『練習一萬小時成天才』,已成為現代人的口號!
科學家們經過大量調查研究發現,若每天練習3小時,完成一萬小時的練習需要10年,也僅僅只能達成『世界水準』的最低標,統計表明:世界級水準的訓練時間是15-25年.....

但是.....
最『關鍵』的不是練習的『時間』而是練習的『方法』。

moms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乳的第一口到最後一口(無論是"全母乳"或"母乳+配方奶")都有其抗體,能幫助寶寶『降低』腸胃道、呼吸道、中耳炎….等等感染的機率,

因為母乳中有其活性,奶水成分一直在變動,會因著氣候、飲食、情緒等等因素而調整到最適合寶寶食用的狀態,這是配方奶完全無法取代的。

以下視頻是由新加坡的一位媽媽用家裡面的顯微鏡,拍攝自己的乳汁,發現乳汁中都是遊動的小顆粒,有大有小

母乳中含有多種活性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淋巴球、上皮細胞等,同時它還能分泌釋放溶菌酶,

這是殺傷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武器,而配方奶完全沒有其活性,所以無法取代母乳。因此,母乳哺育具有絕對的優勢,母乳真的最好。 

moms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